畅想一下,假如在我国30%的飞机,90%的船只和85%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都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而对于不支持北斗的国外智能手机多征收25%的关税,甚至由国家出资将我国制造出售的所有汽车都装上北斗系统,那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崛起还是问题吗?势必形成政策拉动市场,市场推动技术,技术回馈政策与市场的良性循环。
而这些并不是痴人说梦,俄罗斯已经批准了《导航活动法》来扶持本国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相关产业的发展,该法律对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的部署和使用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公路、铁路、海洋和航空等所有国有及商业公共交通工具在2010年年底前安装格洛纳斯导航仪,同时所有新出厂的交通工具也要安装格洛纳斯导航仪。目前,俄罗斯国内已有30%的飞机,90%的船只和85%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同时,2013年俄罗斯政府在本国出售的所有汽车上都安装格洛纳斯系统,所需的费用均由政府买单,并计划在2015年对不支持格洛纳斯的国外智能手机征收25%的关税。
国家政策对于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助力推动作用。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制定政策,促进卫星产业发展,其中尤以美国、俄罗斯、欧洲突出。而我国,在习大大“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指导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再次被推到浪潮之巅。
近年来,我国已相继发布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整个北斗产业进行了全面规划,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年,《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规划的出台,扩宽了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国际化之路,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使得北斗这头沉睡的雄狮逐渐觉醒。
在国家出台规划的同时,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规划,将自身的产业发展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相结合,以期形成以提供智能化服务为住的高端服务业竞争优势,打造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产业。例如《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上海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导航“专项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实施方案》等。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地方政府对北斗卫星导航事业发展的巨大决心,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应用基础。
但是仅有这些就足够了吗?虽说国家的政策扶持在进入产业规模化发展阶段后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现实却是北斗系统的研发比GPS整整迟了10多年。在同步发展的现在,北斗即使仍与GPS存在一定差距,但也是可以逐步追赶的,在这一方面国家其实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补贴乃至市场的规范管理必将为北斗掀开新的篇章。国之利器,配之最华贵的剑鞘,方能威震宇内!